国内制造业如此“猖狂”的山寨行为,实在令笔者吐槽无力。在浏览相关新闻的时候,笔者打开底下评论,发现看客们早已习以为常,有的甚至举出更夸张的例子来当谈资。在这样的不良环境下,国内制造业难道早已抛弃了“工匠精神”。3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其中就提到“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将“工匠精神”推上讨论热点。在笔者看来,中国人一直不缺乏这种精神。以笔者最近研读的春秋史为例,就有工匠大师鲁班、古代铸剑鼻祖欧冶子以及师出同门的干将等“行业精英”无不在阐明国人其实不缺乏“工匠精神”。为何到现代文明社会,国人骄傲的制造业却涌现山寨横行的风气。
我们一直承认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敢自称制造强国,原因就在于缺乏创新,核心技术靠进口,严重依赖国外技术。给人一种我们的工人擅长搬运和拼装的形象。从概念上理解“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其中的内涵还包括,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耐心专注的投入以及专业敬业的品质。现代经济发展迅速,不少工厂已经推出机器换人计划,甚至有不少媒体发表过机器换人将导致大量失业的报道。这种情况下,工人们的“工匠精神”更加可以发挥
。因为越是细致的工作越需要细心的人类,这是机器人无法比拟的,就如瑞士生产的精细机械手表,这些产品所打出的广告都是“纯手工打造”,普通消费者看重的正是纯手工制,愿意为其出大价钱。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把重复单调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可以让人类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深层次的事。